日韩欧美在线免费观看一区-在线观看免费视频国产精品-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-国产又黄又粗又猛久久久

當前位置 / 企業(yè)文化 / 藝林苑 / 散文:《石鐘山探幽》
  • 散文:《石鐘山探幽》

    更新時間:2025-07-28

    查看詳情

六月初自駕廬山的途中,陰雨綿綿,空氣里飽含濕意,連呼吸都帶著江潮的微涼。年少時讀過《石鐘山記》,一直盼望著能實地探訪,于是,我們中途拐向了位于九江市湖口縣的石鐘山。

到達石鐘山后,我們先登船去看那“江湖兩色”的奇景。船行了十分鐘左右,隨工作人員指點,濁浪中隱約浮現(xiàn)一道水線:濁浪滾滾的長江與清波瀲滟的鄱陽湖在此角力,清濁分明的界線蜿蜒數(shù)里,終在浩蕩江潮中漸次交融,繪就一幅壯闊的涇渭圖卷。

船近石鐘山腳,山體僅六十余米高,卻如倒懸巨鐘扣于江湖咽喉,石灰?guī)r壁被浪蝕出蜂巢般的孔洞。仰望那面浸透了千年水痕的灰褐色巨壁,在陰云下愈發(fā)顯出森然,陡峭得仿佛隨時會覆壓下來。這景象竟與當年蘇軾父子月夜乘舟所見的“大石側(cè)立千尺,如猛獸奇鬼,森然欲搏人”如出一轍,時空在濕冷的江風里瞬間疊合。

下了游船登岸,雨絲撲面,涼意沁骨,恍惚間竟似蘇軾當年夜泊時的水汽,歷經(jīng)千年仍未散去。這才驚覺,已從“江湖兩色”的壯闊,悄然踏入了石鐘山的幽微中。

拾級而上,石階被細雨浸潤得黝黑發(fā)亮,腳步不由得格外小心。抬眼處,山門前《石鐘山記》的石刻在雨幕中泛著冷冽的光,郭沫若題寫的“石鐘山”三字,墨痕仿佛被雨水暈開。樹叢掩映間,東坡先生的漢白玉雕像巍然矗立,褒衣博帶,目光如炬,正審視著每一位探訪者。

步入石鐘亭,那塊通體潔白、布滿歲月敲擊坑洼的巨石靜默無言。隨手拾起亭邊散落的卵石叩擊,“哐哐”之聲在幽寂的雨幕中傳得分外遼遠。亭柱對聯(lián)寫明東坡夜泊探源,非為笑人淺陋,原是求真而來。

沿濕滑的石階攀援而上,綠意濃得化不開。懷蘇亭中石碑鐫刻著東坡三訪湖口的行跡,雨絲拂過碑面,字痕似在低語。船廳仿舟而筑,穿行其間,壁上圖文描繪著東坡生平。行到江天一覽亭,憑欄遠眺,雨霧鎖住了浩渺湖山,水天一片混沌蒼茫。立在亭中,遠眺鄱陽湖煙波浩渺,頓感天高地迥,風景無邊。亭邊懸崖下臨深潭,正是東坡父子乘舟所至的絕壁,崖下水拍石罅的聲響,宛如亙古的嘆息。

行至昭忠祠,雨勢驟然轉(zhuǎn)急,豆大的雨點砸在祠宇的青瓦上,噼啪作響。這座彭玉麟為湘軍陣亡將士所建的祠堂,肅穆地居于山腰,直面蒼茫江湖。步入祠內(nèi),但見碑刻林立,森然肅殺之氣彌漫。尤其那副彭玉麟親題的長聯(lián):“忠臣魂,烈士魄,英雄氣,名賢手筆,菩薩心腸……”字字如鐵,力透石背,撼人心魄。立于祠前,伸手觸到廊下冰涼的葉片,雨水順指尖滑落,恍惚間,百年前鐵甲艦的炮火嘶鳴,竟穿透重重雨幕而來。

石鐘山地勢險要,陡峭崢嶸,北扼長江,南鎖鄱陽湖,居高臨下,進可攻,退可守,號稱“江湖鎖鑰”,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。石鐘山哪里還是尋常丘壑?分明是千年血火浸透的戰(zhàn)場,自三國鐵索沉江,到太平軍炮震石壁。江湖鎖鑰之名,是用多少鏖戰(zhàn)與忠魂鑄成。

未及細看浣香別墅的精妙碑刻,天色已如墨染,太平樓的飛檐、噌吰閣的窗欞,都被驟雨織成的簾幕擋在了身后。我們只得匆匆折返,或許遺憾本就是探幽的一部分。

下山回望,雨幕中的石鐘山只剩一片朦朧青影。未能遍訪的遺憾,如這濕重的空氣般纏繞。然而東坡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其有無,可乎”的詰問,卻因這未竟的探訪,顯得格外真切。石鐘山的幽微,何嘗能一次窮盡?山間每一塊浸潤江聲的石孔,每座祠堂梁柱間的低回,都在等待下一次的凝神傾聽。

雨幕蒼茫,那道江湖水線,宛如當年蘇軾叩石的不懈追問,始終分明。而真相,仍在浪蝕的石縫間幽幽低語,靜待俯身聆聽的耳朵。這趟未竟的探幽之旅,本身已然成為對“求真”二字最生動而深長的注腳。(溧水農(nóng)商銀行 鄒強






友情鏈接

?

版權(quán)所有 江蘇省農(nóng)村信用社聯(lián)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.net 蘇ICP備09016726號-3

蘇公網(wǎng)安備32010502010887